NBA巨星艾弗森出镜纪录片教娃玩?点映还奉送了复旦教授带娃秘诀!
玩到底是不是一种学习?运动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变化?
今天(1月2日)在腾讯、优酷、爱奇艺、b站等各大视频网站上线的年度真实励志青少年篮球成长影像《不止是玩》,可能会给你不错的启发。这部由NBA举行艾弗森惊喜出镜,YBDL (青少年篮球发展联盟)出品的作品,讲述了来自成都、上海、江门的三位篮球少年的逐梦之旅。

在元旦的超前点映会上,五星体育主持人庄宁宇、复旦教授沈奕斐以及片中小主角陈冠志一家与到场的一百多个家庭共同见证了《不止是玩》的第一次正式放映,现场还有不少育儿秘籍分享给你!一起来看看。
篮球少年原来最爱玩?
《不止是玩》讲述了来自成都、上海、江门的三位篮球少年的逐梦之旅。他们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爱上篮球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却都有一颗攀登向上的心。
在纪录片中,他们通过各自的努力相聚在全国Y联赛的赛场,等待他们的是巨大的惊喜——NBA名人堂球员阿伦·艾弗森将在Y联赛的现场等待最后的赢家。影片中,艾弗森本色出镜,化身教练亲自执教这些中国的篮球少年。球场下,他更与少年们面对面交流,全无球星架子。
从元旦当天电影来看,片中这些8-12岁的孩子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到了许多的家庭,艾弗森的出场更是激起现场强烈反响,相信这部真实励志的青少年篮球成长影像在这个新年能让更多家庭收获成长。
现场,片中小主角陈冠志的爸爸陈文灿“现身说法”,他透露,除了篮球,小朋友小时候也学过钢琴、羽毛球、街舞、溜冰,有的是三分钟热度,有的一直坚持到现在,但最初孩子做任何事都是为了玩,“他只是一个目的,就是要去玩。像去学校,他不喜欢待在家里,他喜欢上学,因为学校有很多同学可以玩。他也不喜欢放假待在家里,他想要去练球,因为练完球可以和朋友吃饭、看电影、玩,他就是为了玩。”
玩着成长,成就感很重要
像打篮球这样玩一样学习,到底有什么用?
在看完影片后,事业家庭公益三不误的复旦“学霸妈妈”沈奕斐也分享了她的观点。在她看来,在追求爱好的过程中得到的成就感,也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体验。
沈奕斐说,学术里有一个概念叫顶点体验,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发展,但假设在某一方面得到了比同龄人都厉害的顶点体验,孩子将得到非常积极正面的力量。
“他知道往这个顶点走,以后在学习上、生活上碰到问题,顶点的体验是可以传递的。篮球的能力不能传递到学习上去,但是顶点的体验在那一刻如此兴高采烈,这种快乐,以及怎么走过这条路到达顶点的过程,对生活的其它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仅如此,像《不止是玩》中的三个孩子,他们得到了同龄人的认可,这也是一种很大的能量,“我们希望家长不要把孩子捆绑在自己身边,每天表扬他,反倒局限了他。很多时候,让他感受身边朋友的表扬,对他来说是更有意义的。”
她同时提醒说,把教育变得更好玩,让孩子有成就感又觉得有意思,这才是真正触动他不断往前走的动力,“为游戏化教育,带来有成就感的快乐,而不是吃吃喝喝的快乐。”
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兴趣爱好容易”三分钟热度“问题,沈奕斐认为,这其实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十岁以后,你就顶多能坚持一两个兴趣爱好,这恰恰是非常正常的”。
她和陈文灿不约而同地认为,一开始可以广撒网,让孩子多接触。关键在于孩子放弃的时候,家长要怎么做?
“我第一个会问的是,这个事情本身的兴趣爱好不适合孩子?还是孩子只是不喜欢老师?我一般会先看看换不同的老师,找个更好玩的老师,是不是更喜欢,或者让他自己判断哪个老师和他更合适。
第二个判断是,到底遇到难的地方,她是不想过这个难关,还是因为真的对这件事情本身厌恶,这是很重要的。我们游泳的时候发现她真的不喜欢这个老师,停掉过一段时间。
第三,有些孩子真的不擅长,比如说像我儿子这样的,我就发现要让他一本正经去学我们希望他学的,待在家里很安定的画画,他就不行,自己随便画可以。如果他真的对这件事本身没有兴趣,那么允许他放弃。”
平博pinnacle丧偶式育儿怎么破解?
在《不止是玩》中,三个家庭为了完成孩子的梦想,都付出了许多努力。这份来自家庭的支持,让现场的观众感触颇深。沈奕斐就直言,家庭的支持在这个故事里功不可没,“小孩子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假如没有后面家庭的支持,其实很难持续的。整个家庭的努力是特别特别让人感动的。”
然而回到现实中,更多的家庭却还在经历“丧偶式育儿”的阶段,现场一位妈妈直言,自己经常是“又当妈妈又当爸爸”。
对此,沈奕斐认为,父母双方带孩子,应该有彼此理解的三点:
其一,爸爸们应该看到妈妈们的奉献。
“在座的爸爸们,我们要求你们回来不见得是要你们做多少事情,而是首先你要看见我。我们做了各种研究,虽然妈妈带孩子很荣耀、很伟大,但是你要知道做家务活、带孩子是世界上最琐碎、最没有成就感的事情,是毫无成就感。
我们并不需要物质上的回报,但我们真的需要精神上的回报,这个回报是说你看到我做了哪些很枯燥的事情,你看到了做这些事情牺牲掉了我自己的同学聚会,牺牲掉了我自己的职业发展,我需要被看见。
但是我们的爸爸们经常觉得做妈妈就是天性,别人都做妈了,这有什么好说的,又不能今天说了明天再说,所以会忽略。作为老婆要被看到、被肯定,才有动力面对第二个琐碎的早上。”
其二,妈妈们也应该允许爸爸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求爸爸以自己希望的方式来带孩子。
“妈妈的爱和爸爸的爱应该是不同的,而不是一样的,我们要允许爸爸的方式和妈妈不同,允许爸爸以他的方式去带孩子,给爸爸一个探索的空间。他有可能和孩子玩得很疯,孩子睡觉就不好了,但不好一天也无所谓。爸爸可能不像妈妈那么仔细,没关系,孩子就是这么成长的,他的抵抗能力会慢慢成长。”
其三,随着孩子年龄成长,家庭陪伴并不需要那么多,有固定的时间即可。
“比如爸爸很忙碌,你能保证一周有六个小时陪伴孩子就足够了。这六个小时,你有意识地固定下来,不一定礼拜几,但是要让老婆很有安全感,知道你一定会在一周里面陪孩子。不需要很长,不需要一天12小时的陪伴,有固定的时间,让家人产生安全感,你会花时间来陪我们,这个比任何东西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