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vs24,我们的那个江湖
(昨天网络出现问题,文章写好也只能今天才发出来)
人是一种非常懒惰的动物。当你在其他渠道把想说的都掏空之后,就很难再去另一个地方细细地耕耘、诠释自己的内心。当然,如果是23vs24的大结局,情怀会毫不犹豫的战胜懒惰。
大概是从08年开始,才逐渐开始有了23vs24这样一个概念。彼时的24号刚刚经历了他生涯最势不可挡的两个赛季,即便是单场能轰下81分写进NBA历史的壮举,也改变不了球队在季后赛首轮出局的命运。随着“小鲨鱼”的崛起、保罗加索尔的加盟,紫金军团焕发了新生。07-08赛季,已经视得分如探囊取物的24号,一飞冲天带领球队从西部杀出重围,重返了总决赛。虽然败兴而归,惨败于绿衫军三巨头,但是,我们都知道这个星球最好的球员,带领他的球队到达顶峰,只是时间问题。
彼时的23号,从进入联盟的天之骄子,“小皇帝”君临天下,到被活塞五虎多年围剿。像之前的那位23号篮球之神一样,始终突破不了活塞魔咒。终于在07年,他完成了救赎,几乎是穷尽了一己之力战胜了那个“可恶”的对手,职业生涯首次杀入总决赛。虽然结局一样不完美(总决赛0:4被马刺横扫),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位被联盟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同样出色的令人惊叹。
这个世界最好的两个球员,带领着当时东西部最好的两支球队,当然,只有一个问题:谁到底最强?谁的球队到底最出色?这就是竞技体育,我们总希望看到最强者跟最强者之间的对话:张伯伦之于拉塞尔,魔术师约翰逊之于大鸟伯德,迈克尔乔丹之于犹他双煞。伟大的对决才成就了那些流传在“江湖”中的传奇故事,才塑造了每一个传奇球员的伟大。
在23vs24身上,我们每一次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09年的魔术、10年的凯尔特人,24号完成了他的约定,23号却迟迟没有来到。在今年的全明星赛上,当24号在一次进攻中对位23号时,当23号兴奋的用双手拍着地板,示意要和24号一对一时,我们明白了,觉得遗憾的不止球迷,还有那两位当事人。
今年,这一幕大戏终于要画上结尾,任众人如何唏嘘,时光也再也找不回来。好在,结局足够荡气回肠,算不上完美,至少给了我们一个圆满的答案。24号在连续休战几场之后,打出了五年来最高效的表现,16投11中,三分球4中3,拿下全场最高的26分。两人每一次进攻都在拉开1v1,没有包夹、没有协防,把一场常规赛变成了全明星的表演秀,最纯粹的技巧VS最具爆发的力量,23vs24,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每一个进球,都是我们逝去青春的答案,24号打出他最完美的个人表演,23号带领实力更强的球队获得胜利,而我们,则见证了23vs24最好的结局。
23和24从来都不是一类人,但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了这项运动,甚至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人对这项运动的理解。
当24号执着的投绝杀球时,那是他对自己训练的无比自信,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折磨自己、虐待自己般的训练。球场地板上的汗水、凌晨四点半的洛杉矶都是他的见证者。没有人知道,他一个人在球馆,孤独地练习了多少万次,才能在全世界的注视下投中那令对手陷入绝望的进球。
当23号把最后决胜球传给空位的队友时,没有人知道他对这项运动有多么清醒、深刻的认识。或许源自他在平民窟的童年,被迫让自己早熟的看待这个世界,大智若愚。如果说创造最好的先决条件是离胜利最近的方式,在球场上就是,在最好的时刻,把球给机会最好的球员。这就是篮球所有战术、体系的最终答案。进或者不进,那反而是这项运动的魅力所在。
爱他或者恨他,都不重要,因为你都在无时不刻的关注他。看着他们的潮起潮落,云卷云舒,直到说出退役的那一刻,才感悟到,23+24才是完整的青春。
从此之后,江湖再无23vs24。当然,这个江湖也早已经不是他们的那个江湖。
作者:郭改之
原创文章、媒体转载需提前联系。如果你觉得文章,欢迎分享转发
微博微信@郭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