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丨就算此生如蝼蚁,也要活出自我

最近看了易烊千玺的电影《小小的我》,被他出色的演技和片中展露出的人物情绪所震撼。
小小的我,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就像片头易烊千玺站在低矮的天台上,艰难地抬着头仰望城市的高楼大厦一样,表达的是一种卑微到尘埃的情绪。
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肢体扭曲,身体无时不在自发颤抖,走起路来就像一只可笑的鸭子,所有人看到都会避而远之。因为他们患有一种先天疾病——脑瘫。
对于脑瘫患者来说,最痛苦的并不是身体上的残疾,而是心灵上的极度压抑和孤独。陌生人的嘲笑与鄙夷并不是最致命的,不被按照正常人来对待也还可以忍受,最最极端的痛苦莫过于连亲生母亲也从未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来养育,而是作为一只不得不饲养的动物、一个不敢放出去被人耻笑的怪物来对待。
易烊千玺所扮演的刘春和,就是这样一个20岁的男孩。他卑微到极致,孤独到极致,因此在片头第一幕,他用颤抖的手,歪歪扭扭地写下了两个字——“遗嘱”,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了他值得留恋的一丝温度。
行李箱:回不去的子宫
在刘春和的卧室里,有两样东西是他的宝贝。第一件宝贝是一副人体骨架模型,他总是喜欢从床底下拿出来,让它站在床边,时不时地摆弄一下。就算关灯睡觉,他也喜欢让它站在旁边。
妈妈每次见到这副骷髅总会唠叨两句,但刘春和既不害怕,也不厌恶它。相反,这副“身材标准”的骷髅,映照出他内心对拥有一副正常人身体的渴望。
另一件宝贝是一个破旧的行李箱。他喜欢钻到里面,甚至躺在里面睡觉,仿佛那是他的安身之处。
原因要追溯到小时候。一天,他因为贪玩,钻到行李箱里,并把盖子盖上。这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玩的游戏。于是,爹妈找不到他,焦急万分。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他听到了爹妈的对话。妈妈说,如果我们最后找不到儿子,我们的生活会不会变得好一点?爸爸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这段对话,对于躲在箱子里的刘春和来说,如同晴天霹雳,彻底撕碎了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再也无法缝合的伤口。
从那以后,这件破旧的行李箱实际上变成了他的心灵避难所,每当心情灰暗的时候,他就会钻到里面,即便长大后没办法钻进去了,也会半躺在里面疗伤。
实际上,这件行李箱就是他无数次希望钻回去的子宫。他痛恨这个世界,也痛恨自己的爹妈,为什么要把他生成这个模样。
女孩:无法靠近的火把
刘春和每天与外婆待在一起。外婆年轻时曾闯荡过西藏,因为没有尽过抚养女儿的责任,一直得不到女儿的理解。但在刘春和这里,外婆是唯一一个给她精神力量的亲人。
这天,外婆把刘春和带到公园里,一起参加老年乐队,并让他客串鼓手。从未打过鼓的刘春和,正在艰难地学习敲击鼓面。
这时,一个美丽的身影突然出现在面前,她清澈动人,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气息。
她叫雅雅,与别人不同,她并没有对刘春和避而远之,而是平静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像面对一个正常人一样与他交流,关切他、鼓励他。
平博这突如其来的“平视”,像一束光照进了刘春和的心灵深处。
从此,他对雅雅念念不忘。在梦里,雅雅举着火把在前面带路,他突然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少年,大步流星地自由奔跑,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刘春和与雅雅成了好朋友。他们无话不谈,雅雅甚至还在卧室里问他脑瘫患者能否“勃起”,并开玩笑地抓起他的手放在自己胸部,让刘春和体验从未有过的正常人的感受。
如此热烈的情感很快在刘春和荒漠一般的内心深处点燃了一团火,当他有一天在街上鼓起勇气拉起雅雅的手时,却被雅雅无情地松开,在一顿错愕之后,雅雅借上厕所的名义逃走了。
刘春和终于明白了一切,自己终究是对这段感情误解太深以至于“得寸进尺”了,他甚至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理应被人嘲笑的脑瘫患者,根本不配去追寻一份遥不可及的爱情。
而雅雅此前所表现出的种种友善的行为,只是出于一种对脑瘫患者的好奇而已。
咖啡馆:一场高尚的作秀
刘春和从小热爱诗歌。一次,他鼓足勇气去一所学校应聘语文老师。刚开始,学生们看到他扭曲的身体,不禁哈哈大笑。
尽管刘春和每吐一个字都异常艰难,但学生们渐渐地发现,他对诗的解读是如此深入人心,他紧紧抓住“青苔”这个卑微的意象,将它们不屈的生命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整个教室里充满了力量。
然而,学生们的喜爱并没有起作用,学校领导仍然以形象为由,无情地拒绝了他。
后来,刘春和放弃了对理想工作的追求,转而去应聘一家咖啡馆。
为了证明自己能够长时间站立,并且能够记住菜单,他扭曲着身体在顾客面前来回行走,大声背诵了一段小时候学习的节目《报菜名》。店长感动于他的真诚和坚强,决定给他一个工作的机会。
当外婆听到这个好消息后,她不禁喜极而泣,因为这意味着外孙今后能够靠自己生存下去了,然而,刘春和却说,这个工作的意义不是生存,而是尊严。
就这样,刘春和每天早出晚归,拼尽全力、认真对待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直到有一天,店长叫人来拍摄了一个视频,主题就是表现一位残疾店员是如何亲手制作牛轧糖的。
从店长与其他人的对话中,刘春和得知,他之所以得到这份工作,其实就是咖啡店用来展现关爱残疾人的一场做秀。
这伪善的关爱深深刺痛了刘春和内心最敏感的地带,但他只能默默承受。
牛轧糖:包藏美好的毒药
这天,刘春和下班后约着雅雅出去玩,并带上了亲手制作的牛轧糖。尽管他知道牛轧糖里有他作为残疾人的屈辱,但仍然可以将这份心意送给自己的心上人。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将牛轧糖送出手,雅雅就因为他的“牵手”落荒而逃。
刘春和回到家后,把牛轧糖拿给外婆看,引得外婆一阵惊喜。刘春和告诉外婆,因为妈妈生了二胎,他要把这份礼物送给妈妈。然而外婆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妈妈因为血糖高而不能吃糖。
刘春和并不傻,他知道“血糖”只是外婆为了圆谎而制造的说辞。妈妈生二胎前,为了不对刘春和造成刺激,故意躲出去一段时间,直到孩子出生才让外婆告诉他这个“喜讯”。当刘春和质问外婆,为什么不早告诉她妈妈怀孕时,外婆脱口而出是因为妈妈“血糖”不稳定。然而,当他到医院看望刚出生的妹妹时,妈妈却生怕他要加害妹妹,而一把将他推开。
所以,在这样糟糕的一天里,他分别遭到了来自工作、雅雅和家人的“背叛”。当他再次听到“血糖”这个糟糕的理由时,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到来了。
于是,万念俱灰的刘春和,趁着外婆做饭的时间,一口气吞下了四五颗牛轧糖。要知道,脑瘫使得他患有严重的吞咽困难,正常吃饭都会随时呛到而咳嗽不止,更不要说连续吞下几颗黏糊糊的牛轧糖。
当他拼尽全力付出真爱时,得到的全都是冷冰冰的拒绝和欺骗,最终,他毅然决然地吞下了这些甜美的“毒药”。
最后,被送到医院的他,因为及时割开气管而保住一命。
他睁开眼睛,看到哭成泪人的妈妈坐在身旁。妈妈拼命乞求他的原谅,哭诉着告诉他,妈妈当时在医院情急之下推你那一下,是因为内心的恐惧,因为不想失去最后一次当妈妈的机会了。
在笔者看来,这个妈妈是可怜的,但也是可恨的。“不想失去最后一次当妈妈的机会”,意味着在过去的20年里,她根本没有把养育刘春和当成做妈妈的经历,而只是一段不得不去承担的苦难。
当然,任何一个家庭遇到这样的故事都是一段悲剧,我们不能对人性有着过高的要求。相信刘春和在经历了一段死亡之后,对人性和社会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会更加理解别人,对自己也更加释然。
所以,在他考上梦寐以求的师范大学后,他终于把儿时陪伴他的残疾猫的骨灰抛洒在河边,并且自信地告诉外婆,今后的路就让他一个人去面对吧。
看了这部片子,最大的感受有两点。一是人应当满怀感恩之心,我们能够正常的活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最大的幸福。同时,人应当保有怜悯之心和慈悲之心,丢掉了这些与禽兽无异。二是假如片中的不幸被我们遇上,要学会放下、学会释然,就算脸贴地爬行、如蝼蚁般被人践踏,只要我们内心有阳光,就算再卑微的个体,也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而要有尊严地活下去。因为,我们不是为别人而活,活下去就是最大的意义。
(原创:笃行阿甘)